時光悠悠,又至中秋
在這新谷登場、瓜果飄香的美好時刻
這個廣受歡迎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
再次攜著滿滿的吉祥寓意而來
它是團圓的象征,是浪漫的詮釋,更是思念的寄托
中秋節(jié)的歷史如長河般源遠流長,可追溯至古代農(nóng)耕社會。據(jù)史籍記載,其起源的說法多樣,其中源于古代月神祭祀的說法最為廣泛流傳。在那久遠的歲月里,人們對神秘的月亮懷著深深的敬畏與信仰,他們堅信月亮之神擁有著神奇的力量,能夠護佑他們的生活與幸福。于是在農(nóng)歷八月十五這一天,人們懷著虔誠的心,將精心準備的祭品獻給月神,那一聲聲祈禱,是他們對豐收的渴望,對平安的祈求。 隨著歲月的車輪滾滾向前,這莊重的祭祀活動漸漸褪去了它的神秘外衣,演變成了民間一場充滿歡樂與溫情的盛大節(jié)日——中秋節(jié)。 在中秋的記憶深處,月亮無疑是當之無愧的主角。無論是莊重的拜月儀式,還是悠閑的賞月活動,所有的美好意象都圍繞著它展開。人們賦予了月亮無數(shù)動人的傳說,嫦娥奔月的凄美、吳剛伐桂的執(zhí)著、月中蟾蜍的神秘以及廣寒宮的清冷,這些故事在人們的口中代代相傳,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璀璨的明珠。而它也有著桂魄、玉鉤、玉鏡、冰鏡等諸多詩意的別稱,每一個名字都仿佛是一首優(yōu)美的詩,訴說著人們對它的喜愛與贊美。 對于文人墨客而言,月亮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鑰匙,開啟了他們漫無邊際的想象之門,也像是一位智慧的長者,引發(fā)了他們無盡的哲思。詩仙李白在花間獨酌,對著那一輪明月,發(fā)出“花間一壺酒,獨酌無相親。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”的感慨,那孤獨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,顯得格外凄涼;蘇軾在中秋之夜,望著那一輪高懸天際的明月,寫下“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的千古佳句,將對親人的思念與對人生的感悟融入到了那一輪明月之中。 對于家庭來說,中秋的月亮承載著滿滿的期待。每到八月十五,一家人在院子里擺上香案、陳列祭品,長輩們帶著晚輩依次祭拜月亮,當家主婦將月餅切開分給眾人,那一塊塊月餅,傳遞的不僅僅是甜蜜的滋味,更是一家人對幸福生活的期盼。此時的月亮,是深深浸潤平凡人家欣喜與思念的文化符號。 “每個人都有個故鄉(xiāng),人人的故鄉(xiāng)都有個月亮?!蹦且惠喢髟?,映照出悠悠思鄉(xiāng)情,也寄托著對家庭和睦的深切渴望。小時候過中秋,那是一場充滿新奇與歡樂的盛會。月餅是應景的美味,那精致的花紋,香甜的餡料,讓人回味無窮。除了月餅,還有難得的糖果、糕點,這些美食的誘惑讓孩子們興奮不已。夜幕降臨,一家人圍坐在院子里,仰望月中丹桂,飲一杯桂花蜜酒,那濃濃的酒香與闔家相聚的溫馨氛圍令人心醉。孩童們提著花燈,哼著歌謠,從街頭繞到巷尾,那歡快的笑聲仿佛還在耳邊回蕩。成年后,我們走過萬水千山,歷經(jīng)諸多波折,或許不再對那餐美食、簡單游戲有太多期待,但這個節(jié)日就像記憶中故鄉(xiāng)的月亮,無論行色多么匆匆,都能撫慰那顆日漸粗礪的心。 中秋月圓人團圓,在此平衡態(tài)祝愿大家中秋快樂,在這個溫馨的節(jié)日里,讓幸福和思念裝滿心間,盡情享受與家人團聚的歡樂時光。愿那一輪明月照亮大家的歸途,愿每一個家庭都充滿歡聲笑語,愿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被溫暖與喜悅環(huán)抱,身體健康,萬事如意! 健康天下人,幸福千萬家! 平衡態(tài)立體健康空間,只為健康高品質(zhì)新生活!